癌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人生中最不愿面对的词。
而比确诊更让人揪心的,是“复发”。
不少患者在经历手术、放化疗,甚至新兴的细胞免疫治疗(如TIL疗法)后,曾一度看到希望,却在复查时听到了医生那句沉重的话:病灶又回来了。
这不仅意味着身体再一次陷入挑战,更让人心理上倍感焦虑:难道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吗?其实,复发不等于前功尽弃,而是提醒我们:这是一场需要“长期作战准备”的战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面对癌症复发时,为什么提前储存TIL细胞,可能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步。
复发,是癌症治疗中不能忽视的一环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而复发率在某些癌种中居高不下:
展开剩余84%肝癌术后1年复发率约为40%-70%;
胰腺癌复发率超过80%;
宫颈癌、黑色素瘤等患者,即便接受过治疗,也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癌症之所以容易复发,主要因为:
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和潜伏性,可能残留在体内微小角落;
放化疗后,免疫系统受损,自身防御力下降;
有些肿瘤细胞具备免疫逃逸能力,即使被打击过一次,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复发后再治疗,比首次治疗通常更难:
肿瘤细胞可能更具抗药性
身体状态比首次更弱
选择治疗手段更加受限
因此,为可能的复发提前留一手,就显得格外重要。
TIL细胞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成为“二次战斗”的主角?
TIL,全称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肿瘤内部、具有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能力的免疫细胞。
在TIL疗法中,试验人员会从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这批“精英战士”,在实验室中进行大规模扩增、激活,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帮助患者建立起“自己的抗癌军团”。
它的原理就像:
把前线最了解敌情的老兵拉回基地集训,再装备好武器,重新投入战场。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TIL疗法在多种实体瘤中都展现出积极效果,例如:
美国NCI在黑色素瘤患者中应用TIL,部分患者生存超过5年;
在复发宫颈癌的临床研究中,TIL治疗实现完全缓解率达44%;
国内部分TIL试点也正在开展,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存期显著延长。
可怕的不只是复发,而是“没有准备”的复发
目前TIL疗法通常在病情晚期才介入,但也面临一个现实挑战:
很多患者在初次治疗效果不错后,可能在一年左右面临复发。此时若想再次进行TIL疗法,往往需要重新取材——也就是需要再次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来重新制备TIL细胞。
但问题是:
有的患者复发部位难以取材;
有的身体状况已无法耐受;
有的肿瘤组织质量不佳,提取效果受限。
也就是说:错过了最佳的TIL采集窗口。
这就好比你想再打一次仗,却发现士兵不够了、武器也来不及造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推进。
所以,提前储存TIL细胞,有什么好处?
储存TIL细胞,其实就是在患者病情稳定或首次治疗时,预先从肿瘤组织中提取一部分TIL,
将其在体外扩增激活后冷冻保存起来。这样一来,一旦未来病情有波动、肿瘤复发,就可以:
🔄 直接复苏使用,节省制备时间;
⚔️ 在复发早期就出击,提高治疗窗口利用效率;
🧬 保障细胞质量,因为最初获取的TIL往往活性更高;
💡 避免因体质恶化而无法二次取材。
一位TIL储存患者曾说:
“就像我提前在银行存了一批免疫‘黄金’,等将来用时直接支取,不慌不乱。”
哪些人适合考虑TIL细胞储存?
目前TIL细胞疗法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癌种研究:
黑色素瘤
宫颈癌
非小细胞肺癌
胰腺癌
结直肠癌
卵巢癌
头颈部肿瘤等
如果你属于以下情况,可以和医生商量是否适合储存:
✅ 初次手术或穿刺时组织条件好,可顺便取材
✅ 有复发高风险,如高分级、淋巴转移、肿瘤负荷大
✅ 年龄偏轻,希望未来有更多治疗选择
✅ 对免疫治疗感兴趣,愿意尝试新型疗法
TIL储存流程是怎样的?疼吗?难吗?
不难,流程大致如下:
取材:医生在患者首次手术或穿刺时,额外取一小块肿瘤组织(无需额外手术);
扩增激活:实验室将TIL细胞进行扩增、筛选和活性激活;
冷冻储存:经过质控后,细胞将被存入液氮罐中,在-196℃的环境中长期保存;
按需复用:未来如复发,可解冻复苏,再次回输患者体内。
整个流程对患者影响小,不增加创伤,储存TIL细胞如同在为未来留一张“备战王牌”。
写在最后
癌症是一场长跑,不是一场短期决胜的百米冲刺。我们不能只在问题发生时临时救火,更需要在病情好转时为未来未雨绸缪。
TIL细胞储存,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未来某一天可能救命的一步棋。
如果你或你关心的人正在经历癌症治疗阶段,或许可以把“储存TIL细胞”作为一个选项,与医生沟通了解,为自己多准备一份希望。
💬 欢迎留言分享你对TIL储存的看法,也欢迎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人,一起为健康多留一条退路。
发布于:北京市晟红网-股票配资配资网站-股票配资门户论坛-日照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