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将助力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此次补贴内容是否符合预期?对降低育儿成本和负担起到多大作用?能释放多少消费空间?还需要什么样的配套政策继续推出落实?《首席对策》专访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带来解读。
以下为专访内容:
育儿补贴政策符合预期 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
第一财经: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7月28号备受关注的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对于您来讲,内容符合您的预期吗?
罗志恒:应该说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我觉得是符合预期的。因为首先是在我们一些地方政府层面,已经有了全省层面的育儿补贴政策。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在积极地推动从以物为主的投资,转向以人为主的投资,也就是说提高人力资本的方向。我们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也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去走。也就是更多去推动我们的财政资金资源朝着居民部门和家庭部门的直接补贴,所以我觉得还是比较符合这样的预期的。那么力度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育儿补贴政策降低育儿成本和负担
补贴标准的区域差异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激励效应
可支配收入提升将有效刺激消费
第一财经:育儿补贴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您觉得在这个时点出台,它的意义在哪儿?
罗智恒:我觉得这个政策的出台应该有多重的意义。其一,是给家庭部门发放育儿补贴,降低了育儿的成本和负担,实际上就有利于去提高我们居民部门的生育意愿。这个政策实施出来之后,一年3600元的补贴标准,它的影响对不同区域可能是会有分化的。
那么对于中西部地区,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激励效应可能会更加明显。当然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对于一些东部比较发达的地区和一线城市,有可能它会根据更加雄厚的财政实力,在国家基础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额度。
第二我们可以看到的,毕竟是给家庭部门增加了一部分的补贴,那就增加了一部分的可支配收入,这对于提振消费可能也会起到一些比较积极的效果。那么第三,政策信号的意义可能更为重要。这就意味着我们接下来对于住房、养老、教育等相关的直接惠及居民部门的财政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育儿补贴规模每年或可达千亿
第一财经:您刚才也提到了有关于消费的影响这一块,能否预测一下每年释放的体量有多大,包括可能增长的一些领域都在哪儿?
罗志恒:从目前我们的标准,就是按年发放,一年是3600元这样的情况。如果是按照我们现在出生人口,大概在900万人这样的水平,那么每年大概有300多亿,因为是0-3岁,所以你还要乘以三个年龄,零岁、一岁到两岁到三岁之间,那么这样的话大概有1000多亿的发放,也就是年度发放的金额。如果说1200亿形成了居民的收入,居民又直接把这些收入通过购买的形式支出,就会形成一个经济循环。对于消费的提升,我觉得应该也是上千亿的规模。
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第一财经:您还有一个观点认为育儿补贴政策体现了财政方面投资于人的一个特点,接下来您认为在财政方面还会有哪些跟进的政策出台?补贴的资金从哪儿来?
罗志恒:第一个我们投向于人口持续流入的一些区域,加大这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二我觉得是投向人的需求结构,我们的投资也要朝着我们发展型消费的领域去转型;第三,那就是要朝着我们人口结构的方向,我们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局面。那么对于老人群体,养老医疗这一块的支持力度(要加大),这是第三;第四我们说投资于人的层次就体现在我们要把促进生育,把它提高到一个促进人口增长,提高到很重要的高度。
回到钱从哪里来。我想这个里边可能有几个来源:第一个我想可能主要是来自于我们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有可能也会从我们政府其他的预算里边来调入一部分资金,来给到我们的一般公共预算。那么还有一个资金来源,也是我一直在主张的,就是我们可能要推动我们国资、财政、社保的联动改革。也就是说通过我们这些年积累起来大量的国有资产,我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家,可以发挥出我们公有制的优势,可以加大我们国资上缴财政的力度,然后用这部分钱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用于发放育儿补贴,用于提高发放的标准,用于提高我们城乡居民养老的补贴标准。我觉得国资财政社保的联动改革是可以做的,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来解决这样一个资金来源问题的。
需要综合施策 久久为功
第一财经:最后一个问题,您刚才也提到了很多配套政策,比如说像教育、房地产,包括育儿假期怎么休,孩子的父母假期是不是需要调整?您有没有一个相应的建议?
罗志恒:对的。它是需要一个综合施策,需要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仅仅只寄希望于说发放月的补贴。第一个我们说在教育这一块,是不是接下来要有进一步的补贴,或者说缓解居民部门的一些压力;第二是我们的住房保障,也可能根据孩子的数量,包括我们个人所得税的抵扣标准这一块,我觉得也是需要做出一些有必要的调整。
第三的话,我们的假期制度怎么样能够让母亲在产假,能够让父亲的陪产假更好地落地,不因为她休这样的一个假期,而导致她在职场上会受到一些歧视。我提出一个设想:是不是可以由我们的这些企业,一方面是加强监察和一个从负向的角度,让它来更好地支持假期的落实。如果说你落实比较好的话,也可以给这些企业以相应的一个补贴,这个是不是也可以做适当考虑。
第一财经:谢谢罗总。我们都知道,“一老一小”,是我们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此次育儿补贴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我们相信它的信号意义更大。而接下来整体的配套政策,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梁相宜
袁玉立
首席对策 相关视频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创历史新高。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发起新一轮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2025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仍达到17.94万亿元人民币,展现了极强的韧性。这些数据也在相当程度上展现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工作成绩。
90 07-13 11:03晟红网-股票配资配资网站-股票配资门户论坛-日照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